截至目前,我国31个省区市已公布一季度GDP经济运行数据。其中,有23个省份跑赢了一季度全国GDP4.5%的平均增速,多个省份GDP增速已超过各自在年初设立的全年GDP增速目标,吉林、西藏、宁夏GDP增速位列前三,12个省份GDP总量超1万亿,广东GDP总量超过了3万亿。
一、首先,我们先看看几个底子比较薄的省份。这次他们普遍也表现得比较亮眼。
底子太薄,同比增长那么就相对于容易一点。之前中国1季度GDP分析已经特意强调过了。一季度中国还是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增长。
(相关资料图)
为什么一季度GDP增长了,我们的工资却没有高?
比如,排名第一位的吉林,固定资产比全国水平高出了23个百分点。要知道,国家整体才增长5%。排名第三的宁夏一季度,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.8%。
一季度,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.1%,增速比1—2月提高23.9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.0个百分点。
更有意思的是,吉林居然没有公布1-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情况。
所以,底子薄,投资拉一拉,GDP很容易就上来了,因此几个增长靠前的省份大部分都属于这个类型。
而我们看看同样底子比较薄的贵州,为什么排名倒数第三了。那我们只看一个数据,贵州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.2%,比国家水平还低。
一季度,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.2%,比上年全年加快6.3个百分点
贵州从去年开始,遵义城投即将破产就上了热搜。本地城投作为当地政府的影子投资主体,这也就说明政府财政是真的没钱了。这绝对不仅是遵义一个城市的个别现象。城投信誉破产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没有银行再愿意借钱给他,哪怕它有政府背书。毕竟你欠的钱太多了。
于是,没有银行愿意借钱,当地财政吃紧,贵州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仅仅增长1.2%,也就很好理解了。所以,比企业利润更重要的是信誉。信誉如果破产那就真的前途未卜了!
二、我们要重点看看头部省份,他们才是中国经济的扛把子。
头部省份是中国经济发动机,或者说是头马。他们要真正跑起来,才能带动兄弟省份一起致富。大家不会指望说吉林、西藏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吧。
所以我们要看他们的表现。
重点就是广东和江苏。2个都是3万亿左右的 省份。
1、广东。
细心的大家不知道发现没,无论是国家统计局还是广东省统计局,在一季度总结的末尾都有几个字:“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”(国家统计局),“全省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加固”(广东省统计局)。
我们中国人说话习惯了长篇大论先说好话,然后点睛之笔一般都在最后面。
广东省一季度虽然站上了3万亿的关卡,但显然也面临着1季度全国一样的问题。
首先,看看工业企业赚钱吗?
一季度,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.90万亿元,同比增长1.4%。(国家是3%) 1—2月,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.31万亿元,同比下降4.9%(国家是1.3%); 1—2月,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9.43亿元,同比下降30.4%(国家是22.9%)
而广东工业一季度好不容易才从负转正,利润和收入下降水平是远高于全国水平的。
企业效益不好,投资和生产积极性不高,我们普遍老百姓的感觉就是收入降低,失业率攀高。这更符合我们目前看到的样子。
那为什么广东能够顺利冲上3万亿呢,增长4%呢。其实原因和国家层面是一样的。
比如,我们看看广东省的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,增长了7.4%。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.3%(国家8.7%),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投资是国家平均值的近4倍。
这一对比,大家是否明白了,广东花了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近3倍的投资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的面子。
否则,第二产业可能真的全军覆没。
2、江苏
江苏的第二产业和广东相比就亮眼了很多。
一季度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5%。(国家是3%) 1-2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亿元,同比下降22.9%。(国家是22.9) 一季度,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%。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.3%
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家水平相当,比广东低,且工业增加值比广东和国家要高。而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得比广东要少。这说明江苏的第二产业是要比广东好很多。
这些就是支持江苏GDP4.7%的关键所在。
那么江苏做得好,亮点是啥?
其实在国家统计局的报告里已经特意强调了:新能源贡献。
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引领增长。一季度,全省锂离子电池制造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、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31.8%、36%、59.2%;充电桩、光伏电池、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.6倍、48%、50.2%。
在新能源上的提速发展,是江苏一季度力挺中国GDP的关键所在。
以上亮点找完以后的唯一感受还是国家统计局的那句话:“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”。
江苏靠新能源的逆势上扬为中国一季度经济开了好头。但广东省的经济低迷着实让人担心。
二季度已经即将过半,目前来看,情况可能改变不大。从五一消费的热度来看,旅游热情高涨,但旅游消费降级是不争的事实。接下来,可能还是需要更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手段来刺激内需,提振经济!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06-20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聚焦百姓
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