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日,驴妈妈旅游网联合奇创旅游集团发布的《2023“五一”假期出游盘点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包括门票、酒店、自由行、跟团游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国内游旅游产品预订人次已反超2019年同期。中长途跨省游占比超过一半,成为“主流”。而选择周边游的人群对品质住宿的要求极高,一站式微目的地慢度假受热捧。
此外,以95后、00后为代表的人群占比不断攀升,也催生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革。一种特色美食、一场音乐节……都成为游客“赴一座城”的理由。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成都、南京、杭州、武汉、深圳、苏州、重庆位居“五一”期间国内出发地人气前列。
国内众多景区“人山人海” 文博场所更火爆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《报告》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驴妈妈平台显示,全国十大热门景点包括广州长隆度假区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、珠海长隆海洋王国、慕田峪长城、包头海洋世界、沈阳森林动物园、云南民族村、上海动物园、黄贤森林公园、南京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等。
动物园成为今年“五一”热门景区榜单上的一大亮点。上半年,各大社交平台掀起了熊猫热。当丫丫、和花、萌兰等“顶流”国宝大熊猫们遇上“五一”的“顶级游客流量”,也让国内众多动物园登上了热门景区榜单。其中,浙江奉化的黄贤森林公园今年“五一”期间接待游客人次同比超过584%。
此外,游客对景区的偏好也更多元,对高水平文化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。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陕西历史博物馆、南京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、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内众多文博景区假期门票连日约满。各地推出的沉浸式演艺、江河夜游、非遗演出等项目也是预订火爆,一位难求。
“五一”期间,位于江西景德镇的高岭中国村景区、四川达州巴山大峡谷景区等景区都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。
奇创旅游集团总裁马磊表示,旅游需求端的升级迭代,对供给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不断推动着文化旅游的高质量融合发展。作为市场主体的旅游企业要坚持“以文塑旅、以旅兴文”,依靠创意和运营导入,实现文化和旅游“1+1>2”的内源性可持续发展。
跨省游占比超一半目的地、玩法选择更多样
今年“五一”作为春节后首个较长假期,游客渴望利用五天时间“走得更远”。《报告》显示,这个假期,游客出游半径明显提升, 300公里以上的中长途跨省游重新成为“主流”,占比超过一半。“五一”国内游十大长线游热门目的地包括:云南、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四川、海南、山东。定制化、个性化、深度游的小团游受到更多游客青睐。
作为近期顶流的山东淄博早在假期前就已宣布“五一”客流量已超出接待能力,并向网友推荐其他山东城市。而今年“五一”,包括济南、青岛、威海、日照、潍坊、烟台、济宁、德州等山东城市都进入预订增长最快的目的地之列。
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由于前往传统热门目的地的高铁票、飞机票以及住宿酒店紧俏,不少人也选择避开高峰出行,包括华东地区的台州、温州、宁波、镇江、福州、合肥、南昌,华北地区的太原、石家庄,华中地区的郑州,华南地区的南宁等均成为今年“五一”假期预订增幅最高的目的地。此外,有将近四成游客假期预订了两个及两个以上城市的旅游产品。从这一现象来看,“特种兵”式旅游并非只局限于大学生。背后实际上反映了高铁和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,以及越发明显的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。
周边一站式微度假目的地、乡村游受青睐
《报告》显示,上海、南京、珠海、广州、苏州、无锡、湖州、黄山、南通、常州成为十大热门周边游目的地。
此外,选择周边游的人群,对住宿品质的要求绝不将就。驴妈妈周边游订单中选择品质度假酒店、高端民宿占比超过75%。他们更偏好选择一家度假酒店,将其作为微目的地,进行2天至4天的深度沉浸式“慢游”。高品质野奢酒店、城市近郊度假酒店、乡村民宿、房车露营等不断激发消费活力。
此外,《报告》显示,乡村旅游依然是今年“五一”假期的大热门。驴妈妈周边乡村游订单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50%。
港澳、东南亚受欢迎出境游恢复尚待时日
今年“五一”也是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之后的首个长假,随着多条国际航线恢复,出境游需求集中释放。《报告》显示,中国澳门、中国香港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柬埔寨、新加坡、法国、希腊、西班牙成为“五一”十大热门出境游目的地。由于国际航班运力尚未完全恢复,且海外目的地机票价格高企,今年“五一”出境游仍以短线的港澳和东南亚为主。落地签、免签或者签证申请便利的目的地更受欢迎,出境游整体恢复尚需要时间。
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表示,今年旅游市场的机遇更多在国内,特别是一些风景美、美食丰富、玩乐项目多,且物价水平较低、服务体验好、客流不拥挤的小众二、三线城市极可能走红,就像淄博一样,一举成名天下闻。接下来驴妈妈将多找有机会成为网红目的地的潜力股,提前布局。
(文章来源:上海证券报·中国证券网)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06-20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聚焦百姓
更多>